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扎根12年,鄂州的他打造“国字号”产业

观英阁 2024-11-16 09:26:06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时代迅疾向前,似乎很多人在企图挣脱泥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然而,总有人逆行折返,重新拾起与土地紧密的联系,把人才力量,转变为乡村发展力量。

对于60后的刘更生而言,先后在外奔波多年,增加了许多见识也见惯了商场沉浮,但家乡梁子湖的土壤与树木,却始终藏在心间。

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种下“一棵树”——

村间平房嵌于青绿田野,村渠栈桥连起湖塘一片。梁子湖畔东沟镇,有个景色清秀的刘河村。

每年的八九月份,这里的葡萄香气,总会从鄂州远飘至武汉、深圳、广州等城市,高品质的葡萄,也成为鄂州一张特色的农业名片。

根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中,更有一棵年产1700斤的“葡萄树王”,蜿蜒的枝蔓覆盖面积达470个平方米。

作为这棵树苗的种植者,刘更生不仅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一种更独特的人生。

戴着草帽,刘更生自如地穿梭在葡萄园里。此时忙碌的采摘季节已过,土地正在休眠期,但刘根生却一刻也没闲下来。

紧邻葡萄棚的农业基地里,一座座智慧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工人们细致地搭建着棚体钢架,刘更生也始终在现场,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关。

大到种植规划、小到温度湿度,园内每个种植环节刘根生都了然于胸,他虽自诩农民,但相较于传统农人,刘更生懂市场、有技术、善管理。

出生于1968年的他,早年间在武汉闯荡做工程,还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专业农科院校的工作经历,为他增长了不少农业见识,家乡柑橘种植的事业,也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中。

2011年,一次偶然的契机,刘更生同市商务局的果农代表们一起前往北京昌平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种植,令他大开眼界,高昂的有机蔬果价格,也令他大为震惊。

考察归来后,他也下定决心从武汉回到刘河老家,砍掉园中40多株柑橘、胡柚树,种下了自己高端葡萄园区的梦想,打造出根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雏形。

梁子湖水土丰沛,但土壤属于黄壤,透气性不好,并不适宜葡萄的种植。但既然决心深扎农业,那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为作物探索出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和培育模式。

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想要种出一棵有品牌性、有观赏度的树王,既有高产值又有附加值。”刘更生说道。

2012年,为打造果园内的金字招牌,他为葡萄树王单独开辟出一个钢结构大棚,同时大量种植鼠茅草,增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还不远万里从广西拉回菌菇宝等有机肥料,先后施肥50余吨,只为给这棵树苗最佳的生长环境。

△虽在休眠期,但树干仍枝繁叶茂

前后12年的时间,刘更生把这株葡萄树当作艺术品一样爱护,每一寸枝桠都是按照他心中的构想去引导生长,规范化的环境,让这株直径超10厘米的大树极具观赏性。

笔直的树干在单独的大棚内怡然生长,往空中看,蔓延开来的枝桠就像四通八达的“空中航线”,每一寸都规整有序、枝繁叶茂。

树下还铺设了木质地板,来往的宾客可自如在树下拍照留念,记录这难得一见的果林美景。

如今,刘更生的葡萄园亩产可达3000多斤,每年产生的利润有100多万元。而这片“高产”的葡萄园,却并不需要高昂的人力劳作,各色“科技范儿”十足的设备,正全力构建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模式。

高效联动的大棚内,有着全智能的日常管理系统,自动化温室控制系统、省时省力的智能水肥灌溉系统,这些自动化控制装置都“镶嵌”在大棚中,精准控制“温、光、肥、水、气”各生产要素,让刘更生在室内就能一“屏”掌控果园生产。

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劳作,只需要按键一点,就可以实现水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农事任务监督等系列专业功能,让所有的果苗舒适成长,全面实现科技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

2023年7月,根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获批“国字号”科技小院荣誉,还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专业团队合作,创建湖北省特派员工作站、特色科普示范基地。

今年,在东沟镇人民政府的帮扶下,合作社申请到了专项的衔接资金,园内也开启了全新的智慧化大棚建设,为申报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做准备。

地方干部也时常来到园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为园区更好发展作出服务。未来这个双层生态大棚,将实现葡萄与菌菇的双向种植,让园内一年四季有得看、有得产。

扎根家乡,根生叶茂。

果园内,果叶在微风中玩着光影的游戏,钢筋铁骨的大棚框架,已显出未来农业科技产业基地的现代化雏形。

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的牌子已在园内高高挂起,未来这里也将与多所农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撑,绘就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江飞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