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从大别山到贺兰山:黄冈师范学院《霜天红烛》剧目走进宁夏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中华网湖北 2025-09-25 10:32:09

“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9月22日晚,根据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安排,黄冈师范学院大型原创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在宁夏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震撼上演。

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校党委书记陈向军,校党委副书记王基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中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中卫市各县市教育局领导出席演出现场,沙坡头区大、中、小教师和学生代表500余人观看了本次演出。

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黄冈师范学院90余名师生跨越千里,将承载着大别山红色基因的黄梅戏艺术带到宁夏,为当地师生奉献了一场融合了红色文化、师范传统与戏曲魅力的艺术盛宴。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深情的唱腔和动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与真挚的赞誉。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黄梅戏,太美了!”中卫市某中学生动情地说,“故事里的老师让我特别感动,我好像也懂得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

宁夏当地教师纷纷表示,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黄冈师范学院的“薪火相传、初心不改”“一根教鞭伴终身”的精神和我们宁夏教育工作者是相通的,这种以艺术为载体的交流方式非常有力量。”

演出团队学生演员说:“能把革命老区精神、黄冈教育文化和学校的故事带到祖国的西北,我感到无比自豪。看到台下观众湿润的眼眶,我觉得一切奔波都是值得的。”

9月23日,学校演出团队的成员们马不停蹄深入中卫市多所中小学,通过举办黄梅戏艺术讲堂、开展黄梅戏唱腔与身段艺术体验课、指导学生艺术社团等,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师范教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贯于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之中。这种“送戏+送教”的深度浸润模式,让宁夏的孩子们从“观看者”变成了“参与者”,亲手触摸戏曲艺术,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美的种子,也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口碑。

据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也将此次展演纳入全区中小学美育浸润展示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宁鄂携手以美润心”为主题,通过美育成果观摩、高雅艺术展演、专家引领赋能等多种形式,成功搭建起鄂宁两地美育交流与传承的桥梁,为深入推动中西部地区中小学美育工作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一次跨越千里的文艺之旅,一曲响彻塞上江南的黄梅新韵,百廿黄师的家国初心与教育坚守,伴随着现代黄梅戏的悠扬旋律,从巍峨的大别山麓到雄浑的贺兰山阙,唱响了一曲跨越山河的动人教育赞歌。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高雅艺术的精彩展演,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深情对话。本次活动再次充分证明,优秀的艺术能跨越地理的阻隔,崇高的精神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从大别山到贺兰山,黄师人用艺术传递了教育的温度,用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文化担当。

附:作品导读:《霜天红烛》是黄冈师范学院原创的一台融红色文化和教师教育题材于一体的大型黄梅戏音乐剧精品剧目,该剧以百廿老校“甘于坚守”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一根教鞭伴终身”、“薪火相传、初心不改”的感人故事。剧目将革命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百廿师范”的奋斗史与黄梅戏的婉转旋律完美结合,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深刻内涵,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文艺思政课”。该剧自2019年校庆日成功首演以来,先后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湖北省综合文艺最高奖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立项,先后受邀进京参加“戏剧中国”优秀剧目展演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戏剧展演、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等,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教育新闻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广泛专题报道。截止目前,《霜天红烛》已累计在校内外演出了68场,成为彰显大别山精神、鄂东教师教育文化和展现学校办学育人成效的“靓丽名片”。(通讯员:余艳军 刘细松)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