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科普课在武汉市江夏文苑社区热烈开讲。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成员们化身“色彩魔法师”,为二十余名小学生带来了主题为“抓住‘隐形调色盘’——带你破解食品色素的魔法和秘密”的趣味科普课。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参与,笑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共同开启了这场探索食物色彩奥秘的神奇之旅。
趣味互动:开启食品色素探索之旅
博士团讲师欧阳泽乐展示了PPT上白馒头与彩色馒头、无色饮料与彩色饮料的对比图片,问道“你喜欢哪种食物?为什么?”“你吃过最奇怪颜色的食物是什么?”孩子们纷纷踊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欧阳泽乐与小朋友进行互动(马瑞 摄)
通过互动提问,欧阳泽乐用生动的语言,将色素比作给食物“梳妆打扮”的小助手。“想象一下,色素就像一群勤劳又爱美的小精灵,专门给我们的食物‘梳妆打扮’!”他形象地解释道,“它们本身可能没有味道,但能让食物穿上各种漂亮的‘外衣’,变得色彩缤纷,更吸引我们。”这个充满童趣的比喻让孩子们瞬间理解了色素的核心作用——赋予食物丰富多彩的视觉魅力。
系统讲解:揭开食品色素的神秘面纱
欧阳泽乐从色素的分类、影响以及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在分类部分,他把天然色素形象地比喻为从大自然中“采摘”的礼物,例如从甜菜中可以提取出红色素,南瓜能提取黄色素。他还详细介绍了番茄红素、花青素和β-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对于人工色素,欧阳泽乐说明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调色剂”,像柠檬黄、胭脂红和亮蓝等都属于人工色素。他提到,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色素,都需要在国家标准中的安全剂量下使用。
在讲解色素影响时,欧阳泽乐着重区分了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他指出,食用色素是经过严格安全评估的,在规定的用量范围内是安全的;而非食用色素,如工业染料苏丹红等,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在食品中的“危险分子”。他还通过对比展示,让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合理添加色素可以增加食欲、恢复食物的色泽,但违规添加非食用色素则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欧阳泽乐强调“‘食用色素≠违法添加物’”
在色素识别环节,欧阳泽乐带领孩子们开展了“配对连连看”游戏,将不同的色素与对应的食品图片进行匹配,以此加深他们对色素应用的认识。随后,他拿出食品包装背面的配料表,引导孩子们寻找其中的色素名称,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食品色素。
互动总结:趣味问答巩固知识
活动进入尾声,欧阳泽乐精心设计了趣味十足的问答环节。通过“食品色素的作用是什么”、“柠檬黄是否来自水果”、“哪些蔬菜可制作天然色素”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抢答中展现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浓厚兴趣。
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
总结环节,欧阳泽乐与孩子们共同回顾了色素的分类、作用及识别要点,强调“选择天然、适量食用”的原则。他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名合格的“守护健康的小卫士”。
未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将继续前行,不断深化食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科普形式。他们将走进更多的社区和学校,为更多人带去有趣又实用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努力成为健康公益的领航者、践行者和守护者,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马瑞 李蔚青 李卓郡 赵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