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5日,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向阳青禾”志愿服务队走进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以“艺传乡情·美育童心”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十余门跨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传统技艺、现代艺术及科学实践等,正式开启“丹桂夏令营”暑期学堂支教之旅。
创意手工:指尖绽放非遗魅力
超轻粘土手工课化身欢乐的创意工坊。孩子们揉捏搓粘,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小怪兽诞生了。有的长着彩色触角,有的有着圆鼓鼓的肚皮,憨态可掬。这堂充满趣味的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此外,非遗与特色文化也悄然融入日常教学,为乡村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诗意地理:用脚步丈量蓝色星球
地理课被志愿者们赋予了诗意的灵魂。它不仅仅是“立于世的科学”,而是成为了“解读人地关系的密码本”。大学生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用眼睛去提问,用手脚去丈量,用心去爱上这颗“圆滚滚、会转圈跳舞的蓝色星球”。在校园那棵老槐树的“桥墩”上,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四季的轮回中,架起了一座通往“一生探索欲”的童年之桥。
科技探索:开启未来无限可能
科学实验课为乡村儿童推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窗户。“泡泡窗帘+隔空灭火”巧妙地融合了消防知识,让孩子们学习到了实用的安全技能;“碘伏遇上维C”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亲手揭开化学变化的奥秘。无人机科普展示了其在农业浇灌、检测中的壮阔前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技的种子。
此外,还有一系列特色课程各展风采。《青蛙的认识和拓展》充分利用乡村环境优势,带领孩子们观察常见的青蛙,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水火箭实验》弥补了学校实践资源的不足,让孩子们亲手发射自己制作的“水火箭”;《了解我们的身体》则为乡村儿童补上了生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课,引导他们科学认知自我,健康成长。
时空穿越:触摸“一带一路”古今脉搏
《丝路新篇:在“一带一路”课堂中触摸古今》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从张骞西域的悠远驼铃,到蒙内铁路的现代汽笛,丰富的案例与生动的互动,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如何促进经贸往来、联通基础设施、深化文明交融。课堂鼓励孩子们胸怀天下,持续关注这条新时代丝路书写的发展奇迹,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情绪管理:成长的心灵港湾
《我的情绪》小课堂以互动的方式开启了孩子们认识情绪的奇妙之旅。孩子们有的勇敢地在纸上倾吐心事,有的自信地登台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烦恼,全班同学共同商讨应对之策;还有的孩子通过递交纸条的方式,获得老师的耐心疏导。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逐渐领悟了每种情绪的价值,学会了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快乐传递给他人,把烦恼倾诉出来,在分享与互助中获得心灵的成长。
本次“艺传乡情·美育童心”支教活动,是武汉学院学子用专业知识反哺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以美育为桥,以乡情为韵,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美的感悟、创新的火花、文化的自信与探索的勇气,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讯员:李莹 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