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探寻提琴戏非遗之美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24-09-10 11:32:46

崇阳古韵绕村梁,提琴轻弹三下乡。2024年8月,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琴韵崇阳”实践小队来到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围绕提琴戏展开了一系列探寻活动,深入了解提琴戏的渊源、唱腔、乐队编制和提琴戏班的生存状态。

在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实践小队翻阅了提琴戏的相关书籍,了解了提琴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感受到它跨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提琴一响,喉咙就痒。”这是流传于崇阳县的一句谚语。在一马建材城,实践小队实地观摩了提琴戏剧团的一场表演——《恩仇记》。在演出前,演员们各自忙碌着,积极地为演出做准备。探访崇阳提琴戏剧团的后台,仿佛踏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涂抹着精致的妆容,准备登台表演。与此同时,后台的演奏者们正全神贯注地调音。提琴、二胡、扬琴等传统乐器在他们的手中发出悦耳的旋律,与演员们的表演相得益彰,共同编织出一场视听盛宴。弓舞弦揉,弦管齐鸣。在提琴的悠扬曲调中,提琴戏作为崇阳县别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已根植在广大民众心中。

第二天上午,实践小队成员们有幸采访了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的负责人陈雍泉、第四代非遗传承人王东平、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庞勇以及一些年轻演员,共同探寻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与前景。陈雍泉谈到,多年来剧团一直致力于提琴戏的传承与推广,通过不断的演出和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第四代非遗传承人王东平老先生则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学习提琴戏的经历,讲述了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将提琴戏传承至今。如今,他们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庞勇分享了自己在传承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他表示,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们也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提琴戏中,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年轻演员们也纷纷表示能够加入提琴戏剧团,学习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倍感荣幸。在前辈们的指导下,他们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希望能够为提琴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实践小队跟随剧组来到了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感受提琴戏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录音棚里,专业老师们即将进行关于崇阳提琴戏的音频录制。实践小队观看了他们的整个录制过程,仿佛在欣赏一场艺术的较量,一遍遍重录,展现出的不仅是剧团成员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他们对提琴戏的热爱。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提琴戏在民众中的影响,傍晚在天城镇人民政府广场上,实践小队实地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对提琴戏的看法。有人表达了对提琴戏的喜爱与支持,也有人对提琴戏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声音将成为提琴戏剧团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一天,实践小队有幸参与了一次提琴戏排练,亲身感受了一名提琴戏演员的日常。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学起来才发现实际上大有门道。步伐、眼神、动作缺一不可。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演员们在舞台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提琴戏是一门不能造假的艺术,演员稍一松懈,唱腔、步伐、动作都会大失水准,懂戏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时光逝水去不归,尘湮青史几许悲。百业之艺智之慧,传承因之而声蜚。欲观一国民之俗,文化是其窗与扉。应使非遗遗于遗,莫令非遗遗之非。本次“琴韵悠扬,戏韵崇阳——探寻提琴戏非遗之美”实践活动已完美收官,但提琴戏的弘扬和发展永远在路上。实践小队成员们都表示以后会继续进行提琴戏的宣传工作,让这一文化瑰宝永远生生不息!(通讯员:吴奕瑶   王婉馨)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