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3H2》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下半年我国边缘云市场规模高达62.6亿元,以36.1%的增速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业已成为云计算市场中的重要增长引擎。其中,移动云边缘智能云EIC与边缘小站EIS分别跻身边缘公有云服务市场与边缘云解决方案市场头部位置,继续以“领跑者”身份推动我国边缘云市场繁荣发展。
随着业务与“云”结合越发紧密,企业对于上云、用云的方式也更加成熟与理性。作为云计算在用户侧的功能延伸,边缘云服务也由此取得快速增长。依托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自研可控的先进技术,移动云在边缘云产品、服务能力等方面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行业落地经验,移动云还打造出高效、安全、敏捷的场景化边缘云解决方案,从而让更多行业用户能够通过“融边”实现业务创新与数字化升级。
边缘云,以差异化云服务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
信息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算力使用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传统本地数据中心很难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需求,同时,物联网、云游戏、云视频等技术的落地应用对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户距离数据中心较远、网络连接受限、大型数据集传输成本过高、高敏感数据传输存在风险等问题让传统云计算服务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当前的数据处理需求。
边缘云作为传统云计算在网络边缘侧的延伸,能够将主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更靠近用户或数据源所在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和网络拥堵,助力用户快速、实时地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充分保障用户数据主权。此外,随着大数据、生产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落地,企业对边缘算力的使用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因此云服务商也不断将中心云服务能力下沉,从而凭借更加丰富的本地化平台化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深度赋能。
边缘云服务,移动云因何脱颖而出
依托“4+N+31+X”布局,移动云在推进中心节点与省级节点建设的同时,不断加速边缘节点建设,目前移动云已纳管超1500个边缘节点,边缘云服务也实现对300+地市的全面覆盖。同时,为打造边缘专属算力底座,移动云还基于云原生技术,自主研发了边缘超融合算力底座EKI-Plus,并以此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性能、轻量化的虚拟机与容器等边缘算力服务。
此外,移动云还基于用户实际业务的时延需求,以边缘算力调度引擎结合算力时延圈节点覆盖情况为用户提供节点智能化推荐和分布式资源一键式开通与管理。目前,移动云10ms时延圈已覆盖中国大陆地区90%地域(地市),5ms时延覆盖中国大陆地区77%地域(地市),移动云边缘智能云EIC也成为首批通过信通院《算力时延圈评估测试方法2.0》评估认证的边缘云产品,这也代表着移动云属地化低时延服务覆盖范围以及基于时延的分布式算力调度能力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紧切用户需求,以专属解决方案推动边缘云服务落地
基于全域智能调度、分布式资源管理、云边网协同等核心能力,移动云能够以超低时延、超大带宽、云边网协同的边缘智能云EIC为云游戏、云网吧、vCDN、高清视频、云AR/VR等边缘业务提供多样化算力资源、多类型网络互联/接入。同时,移动云可将边缘超融合算力基础设施下沉部署至用户本地或地市移动机房,以边缘小站EIS为用户提供最小可支持单节点交付的小型化局域专属云服务。凭借起步规模小、数据不出场、超低时延、资源独占等特性,移动云边缘小站EIS可广泛应用于政企、医疗、教育、工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与领域。
目前,移动云已推出边缘智能云EIC服务以及边缘智能小站EIS、云电脑小站、视频云小站等多种场景化边缘服务。同时,移动云还能将智算算力服务与边缘智能小站服务相结合,助力企业无缝对接海量平台数据与大模型算法,从而让企业能够高效开展大模型训推业务。未来,移动云将继续完善边缘云服务,不断拉近企业与云的距离,以“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