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创始人、山东弘燚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张艳双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7-11 12:20:20

承传圣贤智慧 ,滋养千古遗风

——访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创始人、山东弘燚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张艳双

张艳双,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创始人、山东弘燚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其所创办的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是一家以古法教学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国学培训机构。自 2011 年成立以来,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始终立足于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传承华夏智慧,教育造福人类”为中心使命,逐渐发展成为国学教育领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浸润国学,与经典同行

中华国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历史中优秀的思想精髓与宇宙智慧,是华夏文脉得以千年赓续、薪火相传的基石。但在清末民初的乱离时期,恰逢西方文化快速扩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示范效应,我国的教育也开始模仿西方、学堂变学校,传统的教育体系彻底被打破,新的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尤其在校课设置中废除“读经科”和摒弃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内容,转向大力提倡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的西式教育,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从此产生断层。

殊不知,文化、文明的发展应遵循一种自然律,就是有所变而有所不变,首重是实现平稳平衡、和缓过渡。抛弃文化本源、深度西化冒进的副作用,在若干年后显现出来 : 人心浮躁、重利轻义、心理问题高发、青少年自杀现象频仍,甚至弑母杀父案件时有耳闻 ...... 要知道,在讲究忠肝义胆、

家国天下情怀和注重修身养性的古代,是几乎没有这些怪象的。两厢对比和深层推究下,就可以看出华夏先贤传统教育的浩然伟力和所蕴含的无穷智慧!让人欣慰的是,如今国人觉醒价值回归,好比巨树参天终究离不开根的滋养、行程再远不忘故土和来时的路,作为华夏文明基石的根源文化重新回到了集体意识,尤其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更让传统文化正本清源、重绽光芒。从早些年的《百家讲坛》引领经典研读热潮,到近年来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节目受欢迎,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国学热”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这背后,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折射出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体现着国人对我国学越来越深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公众认识到了学习国学文化的益处 -- 学习国学对于个人思想的塑造、三观取向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内在修养的完善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再次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十余年来,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创办人张艳双怀揣着一颗礼敬国学、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始终跋涉在传承文化布道解惑的漫漫征途中。

2009 年,张艳双第一次接触到了国学文化中的经典读本《弟子规》。起初,她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跟大人没关系;随着对《弟子规》的深入学习,她发现《弟子规》不是用来读的,也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因为做到才会得到,做到才会受益。两年多的学习、力行,张艳双的个人身心及家庭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深切地感悟到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人文历史中思想道德传承、精神形态塑造的奥旨所在,它历经千年,经受了历史的淘洗,不仅能够助人修心养性,更能帮助人们走出迷茫,寻找方向。

“《礼记·学记》里说,古代的孩子‘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樂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孩子,八岁左右入学,经过九年时间的学习,到十七八岁左右,还是青葱岁月、弱冠之年,就可以成为去传道授业的小先生了,可以教化一方、远近闻名, 并且‘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这是多么的令人赞叹。我们先人的古法教学里,真的蕴含着大智慧。”那么古代教育是怎么做到的呢?张艳双非常想让古法教学这样的成效能于今世再现,不敢说如孔子当年挽救“礼崩乐坏” 般兼济天下,至少能够起到一些匡扶世道人心的作用。她认为 :“在现代人看来,国学经典虽然有些内容比较晦涩难懂,但只要抓住核心要领和其中的‘道’,深入浅出地释讲加上生动愉悦的现代教育方式,把晦涩难懂的表述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就能让传统国学重新焕发活力,让祖先的智慧庇佑国人更幸福地生活。”2011 年,张艳双创办了国学培训机构——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毫不犹豫地决定未来将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为国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滋其荣茂,以圣贤为师

古代教育中,注重人的修、齐、治、平培养与家国天下情怀的熏陶。尤其在孩童启蒙阶段,张艳双认为有几点是值得当今教育重视并应引导孩子做好的 : 一,立志。 如古人所说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二,明辨。教会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三,笃行。“启智以明德,笃行以致远”。除了揭示宇宙自然规律、天人合一智慧,国学经典中那些导人以美、教人向善的美好词句,对于塑造成长期青少年的高尚人格,形成健全的心智与提升审美能力,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为了将国学庞大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精准到位地传递给每一位学员,张艳双及老师们传道授业中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保持一颗礼敬恭谨的心,同时奉持“师古而不泥古”的守正创新思想,搭建起了相对科学完善的国学课目系统,开办国学周末班、国学馆和家长课等多种形式的国学课堂,举办了多届千人以上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并辅以冬令营、夏令营、游学等模式,注重由浅入深、理论与力行相结合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到个体心中和家庭这一社会细胞中,让学员、家长们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学懂国学、理解国学,并最终将国学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获得健康的身心、幸福的人生。迄今为止,幸福国学己影响了几千个家庭、使近五千名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从中受益。

礼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通过对古法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比较和梳理,张艳双及其团队总结和凝练出了古法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教育理念,基本归纳为五点核心理论与智慧所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务中。首先,是孝爱在心,恭敬常存。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爱心善行的基础。由在家的孝心,到在外的恭敬心,这都属于爱的频率。让心时刻保持在爱的频率上,这是吉祥和幸福人生的基础所在。因此,张艳双将“孝爱”教育放在首位;其次,张艳双让老师教会和提醒孩子们“观心”——观照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学会跳出事情来看自己、反观每个起心动念,培养孩子们的觉知;第三点,依止古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理论,其背后是“定能生慧”的深刻义理,据此设计出培养孩子定力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们的心性;然后,依据古人“因材施教”的观点和理论,张艳双及其团队在教学中也尽量做到按照孩子的不同根性来安排课程,能读书者读书,能识字的识字,两者都做不来的先练定力;诗词课则一起跟老师体会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之美。最后一点——习劳。古法教学里有个很重要的原理——“习劳知感恩”。因此,国学课堂因地制宜地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劳动场景,把习劳课和其它课穿插进行,培养孩子们耐心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劳动的不易、升起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心。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以辅助,如进行线上“家访”督促落实,布置网上作业,并播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版《弟子规》、《德育故事》等,加强形象化学习。通过一些习劳实操锻炼,让孩子们改变原来一味索取的习惯,开始为身边的人付出爱、身体力行地去学习爱别人。毕竟,一个人爱的能力、心的承载力有多大,将来才能走多远。

在课堂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国学知识,张艳双及其团队通过“教学相长,情智共生”的理念,缔造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国学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劳动担当中磨砺心性、培养感恩;在礼仪应对中懂得恭敬、锻炼表达,在观心反省中认识自我、增长智慧。当一个孩子智慧大门打开时,其阅读探究能力、感悟认知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观察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都会全方位得以提升。“我们有这样一个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了叛逆心理,随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自认为见多识广,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对升学和前途置若罔闻。在跟着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国学中有对历史的总结,亦有面向未来的启迪,孩子遨游在国学海洋中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学会了做人与处事,也学会了反思自身,最终矫正了坏习惯,在今年刚结束的高考中取得了超出意料的较好成绩,也算是学有所成。”张艳双介绍道。

如孔老夫子一般辛勤育人而弦歌不辍,张艳双的付出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她先后获聘或受邀担任国学教育研究员、国学教育导师、中国智库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等,同时于 2016 年获邀参与国学教育课题,并在国家部委领导的麾下,担任某重大项目负责人,矢志将优秀的国学文化传播向更辽阔的天地。

以商养学,扶世道人心

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张艳双这样的老师,及昌邑幸福国学这样的机构的不懈努力,国学教育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了燎原之势。2018 年,为将国学推广至更多角落,张艳双带领着团队深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支教,并在当地开办了成人夜校学习班,嬴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赞誉,这种模式被凉山州电视台报导并在全州多地进行推广。为了接引更多的人进入国学文化之门,之前很多年幸福国学一直是公益性的,但“无财不以养道”,在无企事业单位资助、又不麻烦国家的情况下,机构要想能够长远走下去、让更多人接触国学,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机缘巧合之下,张艳双结缘了一款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的防眩眼镜。“当时我是和我儿子一起去的,我儿子近视,他在佩戴了这款眼镜后,近视度数半年内就下降了 50 度,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张艳双回忆道,“后来很多家长想购买眼镜,但由于价格高昂,我们就去跟厂家洽谈代理加盟事宜,后来加盟成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佩戴这款眼镜,我们发现,它不仅可以缓解近视,还能够改善多种眼部疾病,调理眼底出血等,更有保护脑神经的独到之处,这款眼镜神奇的效果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与认可!”

张艳双代理的防眩眼镜,彻底改变了近视不可逆的医学难题,还可有效防止光污染、屏蔽有害光进入眼睛,当于为大脑设置了保护屏障。在自用良好的基础上,张艳双决定大力推广该款眼镜,帮助更多人擦亮心灵的窗户。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一千余人彻底地告别了近视困扰;六年来,为全国各地众多家庭和孩子解决了多种眼晴问题及视觉神经问题。

国学教育可以让人心灵获得健康,同时身体的健康对于每个家庭及个人也至关重要。2023 年,在做好国学教育的同时,张艳双了解并代理了一款非药物疗法产品。该产品经中科院、上海复旦大学等全国 60 多家顶级科研院所机构检测,无毒无害,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可改善高血压、艾滋病、癌症等顽疾。秉承着“帮助人们从心灵到身体,由内在到外在全面走向健康”的初心,张艳双引进了该产品,其效果的显著性已获得了“联合国全球大健康领域卓越贡献”的赞誉,目前已有几十万人直接受益于该产品。

国风浩荡,焕盛世华彩

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史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我们有一万多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历史,是最好的检验,华夏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国学的最好背书。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恩比博士曾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问题,要依靠中国的儒家思想;他更是预言,中国文化将统领全世界。1988 年,更有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会议后联合发表宣言,其中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对于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宝藏,张艳双有一种自学生时代就有的、来自骨子里的归属感和热爱感,或许,这就是一种孝敬心 -- 对先祖的大孝之心所使然吧。随着全国上下、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年提高,世人越来越感受到中华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在经世治国中的无上智慧,更增加了张艳双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刚刚过去的 2024 年 6 月份,第二十四届“世纪大采风·品牌人物年度盛典”在杭州举行。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创办人张艳双受邀出席,并获颁“2024 年度国学文化领域品牌人物”,同时接受央视教育频道主持人的采访。采访中她谈到了自己对国学的热爱,以及古法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几点重要启示,希望古人从孝道至大爱的教育理念能被更多人所了解,并纳入到日常家庭教育中。她有个理想,想完善从学前、到小学、到中学的国学教育,从家长的培训教育,再到国学环境下的老年康养这样完整的闭环结构,打造以国学教育、国学人文为主的“一条龙”机构,完善五伦关系氛围,构建国学涵养生态系统。

“泱泱华夏数千载万邦来朝世所景仰,伟大复兴看今朝国风浩荡济世久长。”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国人绵延不绝地努力与接续奋斗。怀着对先祖与圣贤的无限敬仰,张艳双坚持用热爱浸润国学文化热土,使其成为助力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发展的深厚滋养与深层动力,带动千年国学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她喜欢常说的一句话是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未来,张艳双将谨记心中使命 :“传承华夏智慧,教育造福人类”,以“奉献于人,成就于己,大爱付出,众生一体”为核心价值观,带领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团队以守正创新之巧思,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国学文化化作每一个国人心中的山川河流、化作传承先贤智慧与涵养现代文明的不竭动力,同党和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呼唤保持一致,为共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爱。

  责任编辑:孙岩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