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之上,水袖轻扬,一颦一笑,流转千年风韵。11月14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学术报告厅迎来一场主题为“汉剧之美”的通识美育活动。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汉剧大师陈伯华第五代传人王荔受邀走进校园,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汉剧文化盛宴,并正式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

活动现场,两名学生在王荔的邀请下登台,由武汉汉剧院邱凌、彭冲两位老师现场进行汉剧妆容塑造与戏服穿戴演示。从描眉画目到整装束发,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汉剧艺术的考究与精致。王荔现场讲解道:“汉剧妆容讲究修容自然、打光贴合角色气质,服饰配饰既要符合人物身份,也要兼顾演员表演时的灵活性。”

专题讲座中,王荔以“汉剧是长江水滋养的艺术”为题,生动梳理了汉剧的历史源流。她从明末清初的“楚调”讲起,细述汉剧依托长江水运传播四方的历程,解析“徽汉合流”对京剧形成的重要影响,并阐释西皮、二黄等声腔的艺术特色。在回忆“送戏下乡”的岁月时,她动情地说:“那时的舞台就搭在田间地头,演出结束后,几张凳子拼在一起就是床。但每当汽灯亮起,看到台下乡亲专注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

为让师生深入理解汉剧表演精髓,王荔以穆桂英、柴郡主等经典角色为例,对比解析不同行当在“唱做念打”与“手眼身法步”上的微妙区别。她还现场展示水袖技法,一抖一收间,喜怒哀乐跃然袖端,赢得掌声不断。随后,两位已完成妆容装扮的学生,在王荔与彭冲的指导下“现学现演”,尝试基础台步与水袖动作。短短几分钟的体验,已让同学们由衷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踊跃上台试穿戏服、模仿动作,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整场活动掌声此起彼伏,师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了对汉剧艺术的认知与情感连结。

“穿上戏服才知不易!”艺术设计学院网媒1251班孙思捷同学体验后感慨,“头饰很重,动作要稳,汉剧演员光鲜背后的付出令人敬佩。”另一位同学则表示,“板凳当床的故事让我震撼,老一辈艺术家在艰苦中坚守艺术,让我们更懂传承的意义。”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名家讲解、现场展示与互动体验相结合,不仅让师生近距离感受汉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在校园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激励青年学子勇担传统文化传承者、传播者与创新者的时代使命。(通讯员:文/李茗 胡洁 陈军 摄影: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