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师范生周升杨的报考选择源于家庭的熏陶。他的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从小耳濡目染,让他立志要为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山区孩子带去希望。周升杨的妈妈也来到了签约现场,亲眼见证儿子接过教育的接力棒,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感慨地说:“我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小时候儿子就对我说,长大后要像我一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今,他通过十二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梦想。我希望他今后能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来自恩施利川的新生王杰表示:“老师是一份无比神圣的职业,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家乡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理想。今天,我手中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一份入学凭证,更是一份传承教育火种的使命契约。我将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敬业精神,在‘荆楚优师计划’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今日的签约笔迹化作明日桃李满园的芬芳。”
校友助力:薪火相传,共筑教育梦想
来自武汉江夏一中,作为湖北省首届“荆楚优师计划”毕业生的孙凯元同学也来到了签约仪式现场分享经验。如今,他已根据岗位志愿书签约省级示范高中红安一中。他感慨地说:“黄冈市教育局‘送编到校’的诚意让我深切感受到基层对人才的渴求。选择基层,不是牺牲,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航。当黄冈市教育局向我们展示编制岗位时,我们还看到了教育局领导们在上面标注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哪个县市区为我们新教师提供了公益保障,他们都如数家珍,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现读大二,来自恩施深山的李睿希,因目睹家乡教育困境,2024年高考近600分放弃众多可选择的985高校,毅然选择“荆楚优师计划”。在黄冈师范学院,她享受国家“两免一补”,以及学校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双导师制”特色培养:理论有“教育情怀培育工程”和校内学术导师,实践有“三字一话”训练、校外导师带领深入黄冈中学等10多所优质基地校临床见习实习及各类技能大赛。她积极参与“启明星”支教团寒暑假下乡支教,学校提供的智慧书写中心等先进设施和以赛促学平台,助力她向“一专多能”的基层优师扎实迈进。
学校底蕴:特色办学,培育教育英才
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马志斌介绍,学校1999年升格本科后开启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师范为本,红色铸魂,扎根基层”的办学特色,全国知名的黄冈中学五任校长、黄冈县市区80%以上的中小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均系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生。“黄冈教育之谜,谜底在黄师”已成社会共识。
2011年,学校获批独立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学学科相继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2021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优师计划”培养高校之一;2022年,率先实施黄冈市级“优师计划”。四年来,学校培养了近千名省市级优师生,成为湖北省改善基层教育教师结构、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目前,学校现有17个师范类专业,其中6个国家级专业、14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为“荆楚优师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和专业支撑。
政策保障:优厚待遇,解除后顾之忧
据悉,“荆楚优师计划”为入选学子提供优厚保障。在校期间,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确保有编制、有岗位,定向分配至该市(州)中小学履约任教6年。同时,计划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目前,该计划定向就业覆盖黄冈、十堰、襄阳、孝感、荆州、咸宁、恩施州等市(州),为基层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通讯员:刘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