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教育 >

“小切口”里的大突破——湖北工程学院化材学院的创新突围之路

“小切口”里的大突破——湖北工程学院化材学院的创新突围之路
2025-07-09 10:12:37 来源:中华网湖北

给一个支点能撬动地球,扎准一个“小切口”亦能引爆产业大能量。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赛道上,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以“精准突破”为方法论,在微米级铜箔、分子级溶剂、生物基材料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将“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化材精神融入科研实践,用三项硬核技术突破诠释“小创新催生大能量”的发展逻辑,勾勒出高校以实干担当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图景。

一、微米级铜箔:从技术突围到产业破局

当锂电铜箔厚度从12微米向3微米突破时,化材学院新能源材料团队与湖北中一科技打响了一场“微米级”攻坚战。面对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团队突破进口设备垄断壁垒,用“土办法”反复调试电解液配方,最终掌握大宽幅倒卷、多辊蒸镀等核心工艺,实现3-6微米极薄铜箔量产,使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以上。

该技术让中国铜箔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并在诺德股份等企业落地后创造200多亿元经济价值,更带动国家新材料专项8410万元资金注入。正如团队带头人丁瑜教授所言:“我们钻的是0.001毫米的‘针眼’,却串起了新能源产业的黄金链。”

二、分子级提纯:打破垄断的标准话语权之战

在医药研发领域,高纯溶剂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定价。化材学院先进高分子材料团队从分子级提纯工艺入手,突破氧化剂用量大、收率低的难题,将纯化效率提升至95%以上,单品年产超万吨,并主持制定10项国内首批团体标准。

“中国终于有了LC-MS级的高纯溶剂。”团队背着试剂瓶跑遍全国药企的坚持,最终换来药明康德的认可。如今,其创办的湖北弗顿生化科技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远销美国。在高铁领域,团队研发的钢筋绝缘夹应用于30多条高速铁路,销售额突破10亿元,以“毫米级”创新守护国家交通动脉。

三、生物基革命:从废弃物到绿色科技的蜕变

谁能想到小龙虾壳竟成破解“白色污染”与电力环保的关键?化材学院生物质功能材料团队将废弃甲壳质转化为纳米吸附剂,解决国家电网废变压器油处理难题,在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等场景落地,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复合生物打浆酶为维达等企业节约成本近10亿元,推动行业节电20%以上,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亿元。

更具突破性的是高压电线绝缘材料创新:团队耗时7年开发可带电施工的生物基涂层,让机器人在高压线上“穿防护服”,彻底解决停电改造的行业痛点。酷暑严寒中,一次次攀附铁塔调试设备的身影,正是科研工作者将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化材学院的突破,看似聚焦于“小”,实则蕴含着“大逻辑”: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将19名博士的新能源团队、14人的高分子团队、20人的生物质团队拧成一股绳;让教师在企业兼职中反哺教学,本科生走进研究院当科研助手,形成“产学研用”闭环;每个技术突破都以市场检验为标准,让实验室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这种“小切口”背后的精耕细作,是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三抓三强三提升”工作思路的落地实践,是一所高校以“钉钉子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答卷。当科研工作者带着样品穿梭于车间,当技术创新扎根产业一线,他们所书写的,难道不正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奋进篇章?!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论文到产品,化材精神正在全校蔓延——因为湖工人深知:再小的切口,只要扎得够深,终能爆发出令人惊喜的大能量;再小的切口,只要扎得够稳,终能完成一场伟大的蜕变;再小的切口,只要扎出湖工人的精气神,定能谱写出青春湖工灿烂辉煌的新篇。(作者:陈立英)

(责任编辑:黄薇)
关键词: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创新突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