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且更始,时乃日新。过去的2024年,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阳教育人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深刻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全力办好高水平的人民满意教育,用教育之变、教育之暖,回应家长“关切”、群众“期盼”,让每件“关键小事”变成“民生大事”,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成色十足的成绩单,夯实了襄阳教育向前进、向上走、向高攀的底气。
过去一年,我们盘点了襄阳2024年“教育关键词”。来看看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记忆?
一、全国大艺展
2024年6月12日至18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襄阳成功举办,这是全国大艺展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本届大艺展活动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主题,共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07所高校、277个项目、7400多名师生参加现场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襄阳这座城市的美誉度、知名度,城市运行管理和大型赛事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达到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良好效果。
二、“两化解两提升”
持续推进“两化解两提升”攻坚行动,全市投资2.5亿元,新增学位691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为3.11%,较2022年降低4.6%,完成控制在4%以内的省定目标;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为8%,较2022年降低35.5%,完成控制在20%以内的省定目标;学前教育普惠覆盖率达到89.9%,较2022年增加2.6%,超过省定2025年达到85%的目标;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提升到51.1%,较2022年增加12.7%。
三、新增学位
完满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新增学位5870个。圆满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改善18所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校舍(教室、学生宿舍、运动场)面积84000平方米,新增学位2765个。
四、“渡峰工程”
持续实施高中阶段“渡峰工程”,安排资金1亿元,化解普通高中经费压力,新增普通高中3所,增加学位4450个。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樊城、南漳、保康、老河口、宜城等地职业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
五、教育领域改革
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建成省级数字校园10所、市级数字校园45所、县(市、区)级数字校园434所。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35%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政策,2024年全市共招收义务教育阶段新生12万余人。持续优化新中考改革,首次实行英语听说一体化考试改革,首次对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实行“三合一”机考。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完善指标到校招生、填报志愿招生、特长生招生办法。
深入开展教育减负专项行动,公布了教育减负“十条规范”,全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的学校达到662所。
六、教联体建设
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教联体建设重点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计675所,已纳入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达652所,占比为96.59%,其中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谷城县、襄州区、高新区教联体覆盖面已达100%。
随着教联体建设的推进,“一校好”变“校校好”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老师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不少学生纷纷选择回家门口上学,近两年全市共有13816名学生从热点学校分流到薄弱学校,6738名学生从城区学校回流到农村学校,有效破解了"城里挤、乡里弱、村里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