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刻影响着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引领人类加速迈向数字文明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纷纷抢新机、谋新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据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做强经济“大动脉”,数字新基建成效显著
网络基础建设持续加快。截至2023年5月,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284.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完成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超7亿,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算力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数据中心规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存力规模超过1000EB;在用数据库标准机架的规模超过650万架,服务器超过2000万台。算力基础设施的梯次供给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算、存、运”一体化的应用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通信技术应用不断深化。2022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相比2012年提高超30个百分点,全国上网人数达到10.67亿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83亿户,5G已经融入超六成国民经济大类,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政务等千行百业,正因此而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相比2012年提高4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面向中小企业连续4年推进的宽带和专线降费让利超过7000亿元。
做优经济“新引擎”,数字产业化稳步向前
新兴数字产业蓬勃发展。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目前,我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占比超过84%,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2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组建成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了一批重量级开源项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加速创新迭代,自主软件生态不断丰富完善,为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2022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业务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
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台阶。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长,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产销规模最大、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基本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体系,电子元器件产业整体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2022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