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美尔雅实控人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内控失序暴露多重风险

2025-04-21 11:25:44

4月18日,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600107.SH)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郑继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湖北证监局对美尔雅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指出其在关联交易、财务数据披露等方面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这一事件引发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漏洞的广泛关注,其恶劣性及对股市的连锁影响值得深入剖析。

关联交易与财务数据违规成焦点

根据公告,美尔雅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及披露义务。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实控人郑继平通过虚构能源业务合作、设备采购等名义,将资金转移至其控制的关联方企业,累计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达1.02亿元。例如,2022年12月以增资名义向河北鼎森支付6000万元,其中3500万元最终流向郑继平关联企业材谷金带。上述交易既未经董事会审议,也未在年报中披露,构成严重违规。

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多项会计差错,涉及调减营业收入129万元、归母净利润1917万元(占原值的16.06%),且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湖北证监局认定,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证券法》,对美尔雅及郑继平等5名责任人采取警示函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内控失效与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此次事件暴露出美尔雅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实控人滥用控制权:郑继平利用董事长职权,绕过内控机制直接操作资金转移,暴露公司“一言堂”式管理的弊端。此前,上交所已因类似问题对郑继平公开谴责,但其仍屡次违规,显示整改流于形式。

二是财务信息公信力崩塌:会计差错追溯调整幅度大(如信用减值损失调减299.96%),严重削弱投资者对财报的信任。

三是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资金占用导致公司流动性风险加剧,叠加2024年预亏8600万元至4400万元的业绩压力,进一步损害股东利益。

对股市的连锁冲击

短期股价承压:公告发布当日(4月18日),美尔雅股价下跌4.99%,市值缩水至16.45亿元;4月21日,该股开盘直接跌停,市值进一步缩水至14.80亿元。市场对立案调查的担忧可能引发进一步抛售,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能加速撤离。

投资者信心受挫:信息披露违规直接冲击市场透明度。沈涛律师指出,若证监会最终认定违法,受损股民可依据《证券法》索赔,目前已有维权通道开启。此类事件可能加剧投资者对中小市值公司治理风险的警惕,拖累板块整体表现。

监管趋严预期升温:美尔雅案件是继2024年11月上交所公开谴责后再次被查,反映监管层对信披违规“零容忍”态度。预计未来更多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将面临高压审查,市场合规成本上升。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尔雅事件折射出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权力过大、内控形同虚设”的普遍问题。时代商学院建议,应强化董事会与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通过分权制衡约束实控人行为。此外,第三方ESG评级显示,美尔雅在商道融绿、盟浪等机构的评分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凸显其公司治理缺陷。

美尔雅事件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是A股市场治理漏洞的缩影。在注册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完善与执法强化保护投资者权益,将成为监管层与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课题。截至发稿,美尔雅表示将配合调查并整改,但其能否重建市场信任,仍需观察后续动作。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监会公告、上市公司披露文件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分析)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