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2025年清明假期首日,全省天气轻阴微凉,各级文旅主管部门、文旅企业以家国清明缅怀、民俗文化传承、春游踏青旅行为核心,精心组织文旅产品供给,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文旅市场总体态势向上向好。
一、传统与现代交织,红色旅游焕发新魅力。各地充分挖掘清明节“缅怀英烈”“返乡祭祖”的传统内涵,将传统内涵与文旅活动紧密结合。武汉、黄冈、鄂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游客们以参观游览、参加祭扫仪式、参与主题文化活动等多样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黄冈推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之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陈潭秋故居、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多个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增强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和传承意识。荆门漳河景区推出乘船学党史活动,聆听建党伟业历史,祭扫烈士陵园,重走建库路,参观主题展览馆,感悟红色精神。省内部分历史文化类景区推出民俗场景,游客身着汉服,以极具仪式感的方式重构对清明的文化认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荆州博物馆举办“溯源荆楚清明,探寻古韵遗珍”主题活动,通过讲述战国楚墓漆木镇墓兽等与清明相关文物、组织清明诗词诵读等内容,关联古人清明祭祖护佑观念,感受荆楚文人情怀与清明文化碰撞。宣恩茶园将采茶体验与薅草锣鼓非遗表演相结合,沉浸式体验清明时节宋代茶农的生活。
二、时令出行为主线,融合业态产品供给丰富。“相约春天赏樱花”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各地为满足游客沉浸式春游体验旺盛需求,适时推出“赏花+音乐”“赏花+乡村游”“赏花+研学”等融合业态产品。清明节前,文旅部发布“花期乡遇”主题线路,我省“体验非遗技艺寻芳诗画阳新”之旅线路入选。将茶花、油菜花、月季花等赏花资源与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等非遗体验结合,吸引游客打卡。武汉东湖牡丹园、黄陂木兰云雾山、罗田县紫藤花园等花卉主题园区正值盛花期,百花盛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恩施州文旅局以“悦享恩施”为主题,打造“四季花海”全域赏花体系,串联8县市30处花卉景观带及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广赏花+乡村游产品。襄阳古隆中创新“老照片征集+沉浸剧本游”模式,宜昌清江画廊推出非遗+游轮尊享游产品,随州大洪山结合樱花徒步与编钟乐舞,形成“文化+生态”复合型产品矩阵。各地的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历史文化街区、商圈以及重点旅游村镇等,开展青团制作、民俗表演、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有效提升游客参与度。
三、出游方式多样分化,短途周边游占市场主流。本地及周边游热度攀升,自驾、骑行、徒步成为出行主流,城郊休闲区及文博场馆人气旺盛。以武汉为中心,周边1-3小时车程的景区,如武汉东西湖石榴红村、木兰云雾山、咸宁九宫山、潜江生态龙虾城等地客流明显增加,自驾游客通过“家庭式”“结伴式”出行,享受灵活自由的旅程。骑行与徒步等低碳出行方式备受青睐。武汉东湖绿道、宜昌滨江公园、襄阳古隆中景区、鄂州梁子湖等地推出“骑行赏花”“徒步踏青”主题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参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动物园、宜昌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地推出“生态观鸟”“植物科普”等体验项目,吸引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推出特色活动,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境外游客到湖北再掀一波新热度,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地成为我省入境游主要目的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20余个旅行团抵鄂,周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游客成为此波入境游主力军。
四、多措并举促消费,“春日文旅经济”动能强劲。各地积极推出公共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盘活市场存量,挖掘消费增量。宜昌、十堰、黄石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景区直通车,方便游客出行。恩施部分中小学生迎来“春假遇见清明”的特别假期,让春天的仪式感更加浓郁,也为当地文旅市场带来更多人气。神农架联合高铁及高速公路推出“1元门票”优惠。《花木兰・云中战歌》《武当一梦》等原创剧目清明节期间焕新上演,湖北省博物馆、黄冈博物馆文化场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举办文物集章、“华裳雅韵邂逅古风”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并增加弹性供给,丰富游客的游玩选择和文化体验。湖北文旅集团旗下17个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活动,持湖北惠民卡游玩恩施土司城、恩施大峡谷、丹江口大坝、明显陵、楚王车马阵等景区,以“门票+景点”“门票+酒店”“门票+餐饮”“门票+购物”的联动促消费模式,释放春日经济活动。襄阳提前发布《致广大来襄游客朋友的告知书》,建立文旅、市场、发改、商务跨部门旅游服务专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人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