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村庄成景区农民工返乡开特色民宿

湖北日报 2025-02-11 10:10:12

刘加安返乡创业办民宿。(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富春彭磊通讯员李尚书

“现在回来创业正是时候。”2月9日,在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43岁的刘加安站在自家正在改造中的“古桥人家”民宿前,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沼山村刘通湾距离武汉约80公里,被誉为湖北“小婺源”。这里群峰环绕,山上层峦叠翠,林木茂密,是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

去年底,沼山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这座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每年吸引了超过50万游客前来观光,火爆的乡村旅游催生出乡村草木染换装店、乡村文集、乡村奶咖等新业态。

刘加安做建筑装修,在外漂泊了近20年。

2024年,他看到家乡变化巨大,旅游业蓬勃兴起,决定拿出打工积蓄并找亲友筹资共40余万元,盘算着改造自家1000平方米的老宅,开办民宿。“可以看古村的日出日落,可以感受家乡独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息。”

老宅要怎么改?刘加安专程进城拜访美术设计团队,他提出:“我的房子要改出家乡味道。”“开民宿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故事、有文化,要有年轻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刘加安把民宿内外打造成为“外古内新”的特色空间。建筑保留着传统鄂南民居特色,屋前铺设青石板步道,门窗采用仿古木质结构,内部10间不同主题风格的客房均保留木梁结构的原始美感,又配备现代化卫浴设施。“每一间房间,都保留了沼山村人的乡愁记忆,也满足外地游客的舒适需求。”刘加安介绍。

家乡元素源源不断地给当地返乡创业者提供灵感。在沼山村,一条穿村而过的溪流上横卧着一座拥有500余年历史的白马桥,桥头伫立着一棵皂荚树,它们共同见证了沼山古村桃乡的沧桑变迁。刘加安将民宿取名为“古桥人家”,他说家乡的一屋一瓦、小桥流水都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洗礼,藏尽了人世烟火。

还没过完春节,刘加安便忙活起来。根据游客建议,他着手在民宿大厅里搭建吧台。刘加安说,现在客流量不是很大,打扫卫生、庭院维护、床单换洗这些都是自己家人在帮忙。今年,村里将举办桃花节等活动,自己考虑聘请村民来民宿工作。

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说,这两年,随着景区提质升级,像刘加安一样返乡创业的已有17人,带动全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目前村里正规划建设民宿产业集群,通过统一培训、品牌包装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过去总想着去大城市闯荡,现在发现家乡遍地是机遇。”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刘加安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把自家70亩狗血桃林改造成采摘体验区,再开发几道特色农家菜,办个农家乐。

  责任编辑:江飞、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