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拼图还原文化安全图景,我才明白守护非遗传承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4月11日,在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图书馆广场,数字财会学部学生周郁唯手持集齐五枚印章的明信片激动地说道。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学校以“筑牢国安防线,共护美好家园”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跨学科知识融合等形式,让4000余名师生在趣味实践中深化国家安全认知。
创意互动:知识解码融入趣味实践
活动现场,五项互动体验活动引发参与热潮。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记忆翻牌区域,参与者需在120秒内记忆《反间谍法》等法规条文与对应案例的关联位置。网络安全套圈环节则结合真实诈骗案例,参与者套中印有“虚假兼职”“钓鱼链接”等字样的标靶后,需即时解析防范措施。在文化安全教育区,红色地标拼图吸引众多目光。拼图完成后,系统自动推送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湖北红色场馆的VR实景,配合讲解员讲述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活动创新开发“长城砖”答题小程序,参与者每答对一道国防安全试题,电子大屏便“砌筑”一块虚拟城砖,当累计答题量突破千次时,钢铁长城轰然成型,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种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让抽象的国家安全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党委副书记赵百刚介绍道。
体系构建:三维联动深化教育成效
活动尾声,师生将写有安全心得的“盾牌便利贴”拼组成巨型国家安全标识,并在倡议墙上签名承诺。校党委书记秦红指出,学校将持续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与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联动,在跨境电商产业园、纺织新材料实验室等场所嵌入安全教育场景,让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深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长效育人:多维体系筑牢安全根基
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课堂渗透-实践强化-文化浸润”三维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电子支付与商务安全》等多门专业课程融入国家安全模块。实践层面依托退伍军人组建的安防志愿服务队,获批全国大学生科技宣讲团资质,打造国家安全教育品牌。同时通过“蓝盾计划”小课堂开展常态化宣教,累计组织线上线下宣讲百余场次,覆盖五万余人次,形成长效教育机制。该体系通过课程载体创新、实践平台拓展和浸润式文化传播,实现国家安全教育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社会服务中的有机融合。
从记忆翻牌到数字长城,从非遗拼图到学科融合,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趣味性破冰、专业性塑魂”的创新实践,破解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化难题。正如信息技术学部主任熊才权所言:“当套圈游戏中的每个命中都对应着真实风险的化解,安全教育便完成了从认知到行动的质变飞跃。”(通讯员:崔赢艺、苏祖安、余彩、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