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培沃土育竹乡新芽 借春风展青翠满林

搜狐 2025-03-26 13:22:27

在广东广宁,一片片竹林拔节生长的沙沙声,恰似公务员队伍成长的脚步声。这里探索的教育培训实践,如同为竹林培土施肥——既扎牢根基,又疏通脉络,更修剪枝杈,让每棵“竹子”都能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这种把“人的成长”当作系统工程来打磨的智慧,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鲜活注脚。

深耕沃土让教育阵地成为“能量充电站”。公务员的能力提升,离不开滋养知识的土壤。既要建好党校这样的“主课堂”,也要让机关书屋、乡村讲堂化身“微氧吧”,把碎片时间变成充电时刻。关键要让学习场所像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像自家书房一样亲切自在。比如在办事大厅设“政策角”,在田间地头开“流动课”,让公务员在为民服务中随时汲取养分。同时,红色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应像泡茶般让信仰之味慢慢浸润。可开发沉浸式体验课程,让公务员穿上草鞋走一遍红军路,捧着粗瓷碗吃一顿革命饭,在重现场景中触摸初心。更要把廉政课堂搬到农家院坝,用乡亲们的大白话讲清“当官为什么”的道理,让忠诚担当融入血脉。

巧借东风让专业培训架起“成长云梯”。培训最忌“大锅乱炖”,要像中医把脉般精准诊断队伍短板。对年轻干部重点补群众工作课,对业务骨干强化创新思维训,对管理层加开决策能力班。可建立“点单式”培训库,把课程拆解成“知识胶囊”,公务员根据成长阶段自主搭配学习套餐,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另外,要畅通知识“双行道”,使高校智库与基层实践的结合,如同给传统培训插上翅膀。既要把教授请到田埂上讲课,让理论接上地气;也要送干部进高校研修,在实验室里看懂前沿趋势。更重要的是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让学者成为乡镇的“智囊团”,让干部变成课题的“研究员”,在碰撞中催生破解难题的新思路。

修枝塑形让实践历练化作“成长刻度尺”。课堂学百遍,不如一线干一件。要把新入职公务员放到信访窗口“听民声”,让业务骨干到项目现场“解难题”,安排年轻干部到偏远村居“墩墩苗”。重点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干部在防汛救灾、矛盾调解等硬仗中的表现,让实践成为检验能力的“试金石”。更要树好榜样“方向标”,激活奋进“内驱力”。身边的典型最能点燃热情。要打破“先进总是老黄牛”的刻板印象,多挖掘善用新媒体宣讲政策的“网红科员”、用大数据优化服务的“IT达人”等新时代榜样。通过设立“创新擂台”“金点子大赛”,让每个公务员的闪光点都有机会被看见、被学习、被超越。

让每一棵“竹子”都挺起时代的脊梁。公务员队伍建设,本质是培塑推动社会进步的脊梁。当教育培训不再停留于“记笔记、攒学分”,当成长进步真正与百姓冷暖同频共振,这支队伍就会像广宁的竹林般——根根挺拔却成林,节节向上皆有痕。期待更多地方解开这道“育人方程式”,让公务员队伍在新时代绽放青翠挺拔的蓬勃生机!(作者:张克宁)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