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湖北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 用更好的“汤”泡更好的“馍”

湖北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 用更好的“汤”泡更好的“馍”
2025-03-14 10:00:49 来源:湖北日报

眼下,湖北正以引江补汉、鄂北二期等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骨架,以百库千湖为调蓄节点,谋划水资源配置能力提升项目59个,系统构建安全韧性“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更好地破解武汉、襄阳等都市圈区和江汉平原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发展、供水安全保障面临的水资源条件制约,实现水资源与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在更大空间上的均衡。

系统治理

河湖水量丰起来风光美起来

曾经一度断流的荆门市牌楼西河,成为串联起花卉基地、生态民宿的“水生态走廊”;穿城而过的十堰市茅塔河,水清岸绿的生态绿廊取代了昔日的“龙须沟”……早春时节,一幅幅水丰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在碧水保卫战的主战场,制度创新始终是破题关键。眼下,我省每一条河、每一个湖都配有管家。全省3.8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并不断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河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河湖长制推行以来,荆楚大地青山常绿、碧水长流。2024年,湖北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长江干流湖北段连续6年水质保持Ⅱ类。

千湖之省的保护实践不断书写新篇章。武汉东湖、宜昌金湖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5个省级综合试点湖泊正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多元路径。

母亲河复苏行动掀起生态治理新浪潮。大冶市的大港、京山市的京山河等4条河湖入选全国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襄阳市莺河率先建成国家级幸福河湖样板,宜昌市柏临河、十堰市茅塔河两个国家级幸福河湖试点建设已启动。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我省加速推进水土流失“减存量”,曾经裸露的“生态伤疤”逐渐愈合为草木葱茏的绿色屏障。截至2024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92万平方公里,强烈级以上流失面积减少3587.1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4.30%。

两手发力

水利投资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项目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用取水权抵押贷款,解决了资金困境!”3月12日,说起去年通过抵押取水权获得贷款授信的事,宜都市金滩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仍激动不已。

当时,宜都市金滩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发电设备技术升级改造上,急需大量资金。在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宜都农商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取水权抵押贷款”,通过企业取水权证核对的年取水量、最大发电量等因素为参照,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以“取水权”作为质押增信,发放了500万元贷款,让“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

水润荆楚,汩汩生金。去年12月,我省首笔“节水贷”项目落地黄石——湖北沼山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黄石分行签订“节水贷”融资服务协议,获得1.8亿元贷款,贷款期限25年。贷款将主要用于大冶市智慧节水建设项目,包括大冶市4个水库灌区取水口节水改造、55条灌溉渠道续建配套、54个提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

眼下,我省正深化“两手发力”格局,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的治水格局。据悉,我省汉川市襄北、襄南水厂项目和仙桃市城乡供水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曾入选水利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两手发力”典型案例。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去年累计落实水利投资704.84亿元,落实和完成水利投资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利用专项债、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340多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责任编辑:江飞)
关键词:湖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