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湖北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 用更好的“汤”泡更好的“馍”

湖北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 用更好的“汤”泡更好的“馍”
2025-03-14 10:00:49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红霞通讯员李颖孟梦高媛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部署国家水安全,指明新时代治水之道。

此后,在谈及水资源和发展的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形象的俗语:“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11年来,作为水利大省、千湖之省的湖北,坚决扛牢治水兴水责任使命,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引领,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积极推动水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支点建设的发展胜势,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力争提供更多更好的“汤”,泡更多更好的“馍”。

节水优先

湖北建成16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园里,4个池塘和1个人工湖所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转化为“第二水源”,支撑着校园绿化、道路清洁等用水需求。

这所拥有两个校区的高校,年用水量从2002年单校区460万吨降至当前双校区250万吨。2024年该校获评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成为湖北节水工作的生动注脚。

省水利厅最新数据显示,湖北相继建成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6个,为全省各行业树立节水标杆典范。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年均水资源总量1010亿立方米,为何仍需强化节水优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关键症结:全省七成降水集中在4月至8月份,年际变化比较大,且人口密集区和水资源富集区不重合,这种“丰水地区的缺水困局”,让节水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面对特殊水情,湖北以制度创新破题。全省建立“省级节水产业联盟+创新技术中心”,探索节水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完整链条;在宜都市开展“水预算”管理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节水管理新模式。

刚性约束与精细管理双管齐下,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1万余家工业和服务业单位纳入监管,对165个规划项目开展节水审查,核减水量1751万立方米。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5.4%和32.3%,“双降”指标超额完成;去年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面积16.05万亩,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制度创新激发节水内生动力。湖北2022年、2023年连续在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空间均衡

一张水网润泽鄂北“旱包子”

连日来,在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各个标段的施工现场,挖掘机、自卸车来回穿梭,施工单位抢抓晴好天气,推进工程进度。

鄂北“旱包子”涵盖襄阳、随州、孝感北部,历史上长期面临“十年九旱”困境。

为破解鄂北旱困,湖北省2014年启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通过270公里输水渠道构建起覆盖鄂北“旱包子”的“水动脉”。一期工程2021年通水后,年均引水量达7.7亿立方米;二期工程配套建设主干线分水口至各受水对象之间的输水线路,总长332公里。

“二期工程是打通输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湖北水发集团鄂北水资源开发公司负责人介绍,二期工程已完成整体形象进度的11.6%,项目通过新建输水管网,将供水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宜城、安陆、孝昌、孝南、云梦等5个县市区,建成后将新增受益人口106万,总受益人口达588万、灌溉面积突破500万亩。

湖北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治水已从单一防灾向系统治理转型,针对“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时空矛盾,湖北大力推进“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大幅提高供水保障程度。

关键词:湖北

为您推荐